+VXzx803011或zx803055信誉老群,随时可以玩起来,诚信第一,带押包赔,随时可退。可以免押验群。随时拿起手机就可以玩,蹲厕所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吃饭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坐车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躺在床上你可以打麻将,随时随地,你想怎么玩怎么玩,群内小改改也多,还能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快来找我吧,我一直都在,全网最低房费,八局才一元加不上微信就加QQ 2521077636如果添加频繁就换一个加随时退群退押。诚信群主可免押进群验群,满意再补! 五、最难过的事是爱上了却不能牵手。 (回忆录)2020-06-20彭城的花香2020-06-20童年(2)2020-06-20童年1(回忆录)2020-06-20童年(4)2020-06-20写给过去,20192020-06-20我像个孩子2020-06-20此缘何故2020-06-20齿轮2020-06-20我低头看雨2020-06-20爱的燃放2020-06-20良梦2020-06-20上班的路2020-06-20我喜欢春天的黄昏小说天地热门标签友情链接新散文网学习强国新散文手机端站点声明:1、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2、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将权益举证及作者信息发送至邮箱vip9369#126.com(#为@)我们核实后将做删除处理。Copyright 又见老屋有一支有关老屋的歌,在心里打了很久、很久的漩涡,一直没有唱出来。今年春节,我终于在侄儿的陪同下回了一趟老屋。天!这是那栋我熟悉的亲切的热闹的、生我长我、陪伴了我十八年的老屋么?怎么这般的低矮?我童年、少年眼中那高大、气派的大斗门哪里去了?那142020-12【原创】 /> ◇高毅默 我的老家在东北。小时候,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总是喜欢对我说:“鬼子当中也有‘人’! 是的,伊田助男就是鬼子当中一个“人”,大写的人。 东北沦陷时期,我的祖父加入了“抗日救国游击军”,活动在老家吉林省安图县城近200公里的嘎呀河下游。在周保中的领导下,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为了消灭游击军,鬼子疯狂地调集了大批兵力进行“三光”扫荡。 1933年春上,祖父的游击军在马家屯一带活动时,遭到了鬼子鳖刚村一旅团数千兵力的围剿。战斗激烈地进行了七天七夜,游击军一次次打退了优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的猖狂的进攻。但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推移,游击军遇到了一个令全体将士恐慌的事情——弹药殆尽。面对嗷嗷叫的鬼子猖獗而猛烈的进攻,游击军全体将士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全体跳河。 为了补充给养,战士们经常利用战斗间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上收集阵亡的鬼子的弹药。为此,不少游击军丢了性命。周保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1933年3月30日,是祖父和游击军全体将士永远也忘怀不了的日子,不能忘怀的日子。这天傍晚,祖父和往常一样趁战斗间歇,到战场上收集弹药。眼睛忽然一亮,像两颗镶满宝石的玻璃球,闪着令人不可置信的光。 一辆装满子弹的日本军车静静地藏在一处隐蔽的松林里,在嘎呀河边。但汽车的发动机却明显被什么人破坏了。满满一车子弹,让祖父很欣喜,也很纳闷、困惑,怎么也解不开心底的谜团。他想,鬼子怎么不把它拉走,反而破坏了?! 有诈?这个词语像闪电一样迅速掠过祖父的脑际。 就在祖父准备向首长报告时,小河边传来了一个战友兴奋的喊叫声:“同志们,鬼子被击毙在这儿哩。”等到战友们蜂涌着围了过去,大家又纳闷了起来:这颗子弹怎么像长了眼睛似的,不偏不倚地恰巧打在了这个鬼子的太阳穴上。更让大家捉不透的是,这个鬼子的军装却清洁整齐,丝毫没有搏斗过的痕迹? 这时,有胆大的搜起了鬼子的身:上衣贴身口袋里有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条,密密匝匝地写满了日文,叠得堂堂正正。战事吃紧,战士们一边忙着汇报敌情,一边不问青红皂白搬运起了子弹。“补充给养要紧啊,什么也顾不得了!”每次说到这儿,祖父总会加重语气。 /> 盛夏的夜晚,寄宿在一个荒僻的山村。半夜时分,有青蛙的叫声,由远而近,掠过夜空,捎来了水田和秧苗的气息。细听,它们的声音是那样地清澈而圆润,此起彼伏,继而响成一片。于是被唤醒的我寻声而起,踱到窗边,遥望田野,聆听蛙声。 有谁能体会出我心中那份比泥水更稠的情感呢?我离开乡村的日子虽然很久,可是那些独特而美妙的城市流行音乐,就我而言,我坦白我是不懂的,听得懂的,只有那熟悉而又远逝了的青蛙的鸣叫。 早年在我居住的村庄溪登坪,房前屋后的稻田、小河、池塘都是青蛙自由栖息的乐土。与蛙声相关的那是多么辛苦又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在白花花的水田中,把一束束嫩绿的秧苗亲手栽下去,然后便耐心地等待它的生长。一个个露水深重的清晨,挽起裤管,赤脚在草色青青的田埂上行走,一边查看秧苗的长势,一边倾听蛙鼓如潮。于是,我就想,我栽下的秧苗存活了,而且活得那样茂密。这种快乐便是种植在我的脑海深处的最初的快乐,而秧田中的那蛙声就留在记忆深处了。那时的青蛙就如同那时的生活,谁听见蛙鸣也不以为然,而那时的人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不会去妨碍青蛙的生活。一个个孤独寂寞的夜晚,我总是在蛙鼓声中甜甜入睡。 上学以后,我开始追逐着天空中的另外一些声音,比如,悠扬的风琴独奏、舒缓的管弦乐声,还有一些难以命名的吹拉弹唱,除了倾听,也去模仿。那些因为熟悉而曾经厌烦的蛙鸣,却被分离在这些乐声之外,就像滚动在花朵或绿草边缘的露珠,不久便在城市的阳光和机械的热浪中蒸发掉,当偶尔想起的时候却再也抓它不着,只剩下茫然和惆怅了。 我最终爬出水田,离开了土地,从事没有泥水和秧苗的工作,拥有了舒适的灯光和被子,却没能再拥有灯光一样轻柔的梦。在没有蛙鸣的时光里,一个个和风轻拂的夜晚,对于我来说,除了香甜松软的梦,再没有什么更切实际的需求。 我常常感慨,身处闹市或许有太多的遗憾,不是么?有时候,抬头看天竟是灰蒙蒙的一片,到处飘浮着工业时代的灰烬。人类实在有点可怜,每每以为自己是“万灵之长”,就可以忽略其他存在,直到有一天,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的诸种便利之时,蓦地感到生活似乎缺了点什么——也许我们再无生活之虞,但举首触目皆是环境污染的所在,实在也是令人沮丧的事。人类太霸道了,总以为地球是自己的领地,无限制地扩张,不容异类插足,而喧闹、单调的生活又让人无所适从,神经脆弱……。一旦发觉自己孤立独处又不胜惘然,总想用什么做点缀,仿佛陪绑似的。于是聪明的人在原先伐去树木的地方再栽上树木,并培上花花草草,以为给生活增添了亮色,但那哔竟是人为的,缺乏天然的野趣,动物们自然不会上当,就连我们自己也会禁不住哑然失笑。现在虽然有动物保护之类组织,但其出发点仍是为了我们自己,根源于我们对自身的执着,就像我们培植花草树木,无非是愉悦我们的耳目,并非出于异类的尊敬,所以动物们也不领情——实在是它们看透人类的虚伪,拒绝人类的施舍。动物们自有它们的乐土,它们只要远离人类的所在。 城市的夜空中到处飘着很精致的夜曲,悠扬动听。每一个音符都被钢琴家的手指打磨了上万次,成为经典,这也许正是城市的文明中最吸引人的元素之一,偶尔其中也有流水和蛙鸣的声响。但我想,这些乐曲,或许是作曲家为那些身居城市又从未离开过城市的人们特意谱写的吧。我渴望听到蛙声,希望伴着蛙声入眠,仿佛出于一种无可名状的冲动。我之所以忽略其他,哔竟因为蛙声是天空中唯一最能代表田园自然精神的活物。我们坐在家中,固然也能听到种种音乐,但那终是无灵性的变化。好的乐声是可以用眼看,用手去触摸的,我总是喜欢这样地评价音乐。 今夜,聆听青蛙的叫声,使我禁不住产生想要去体验看和触摸的快乐。 夜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延伸着。 青蛙的鸣叫,唤醒了没有沉睡的我。 希望听见蛙鼓的不只是我,还有那些还在沉睡的人们。